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我所知道的李家同

本來是不太想寫這種文章的, 一來總有種攀親帶故的感覺, 好像我多熟, 二來, 在現在目前還是熱門話題的時候, 好像是來護衛什麼的, 最近有幾篇挺受熱門的文章關於李教授:

陳鍾誠給李家同的一封公開信

陳鍾誠給李家同的第二封公開信

昨天是看到人家轉貼的這篇 "我看李家同的是與非", 才想到要寫這篇的

看了陳教授的文章, 慷慨激昂, 是對是錯, 我不是學界的人, 並沒啥資格好評論, 不過我當年博士班念一半不念,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想為了點數汲汲於論文(另一方面也是自覺自己不適合做研究), 不過到了業界後我了解到, 我也錯了, 台灣的業界也是以"分數"在評鑑一個人的, 而不是以他的能力跟貢獻(或許有人會認為分數是客觀的, 不過我認為, 既然是人為的系統, 一定都有作弊的可能), 不過, 我並不是想針對人家給予李教授的批判做啥評論, 只是想說說在我記憶裡的李教授

我初認識李教授是在靜宜大學, 我從成大被二一退學的一年後考上了靜宜大學, 而當時他是那兒的校長, 真正比較熟悉的時候是修他的演算法課, 一般如果出去自稱你是某某的"學生", 人家常常會把某某是你的"指導教授"這種關係連結在一起(就如同是第二封公開信中, 陳教授拿來計算李教授的學生數目的方式), 但對李教授來說, 他指導過的學生就是他的學生, 不管是指導過的博碩士班學生, 上過課的大學部學生, 甚至在育幼院教過的學生, 常常會聽他說他"某某學生如何如何", 這"學生"常未必是他擔任指導教授指導的學生, 其實比較常聽到的是他在育幼院教過的學生, 古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如這樣說, 倒也沒錯啦.....我修過他一年課, 我碩士甄試的推薦函, 博士班的考試的推薦函也都出自他的手, 雖然說沒照著他的期望走, 從一開始選碩士指導教授就沒照著他推薦的, 不過他一直是我非常敬重(也敬畏 :P)的人, 畢業之後, 我們當時一群修他課的學生還是會再去找他吃飯, 甚至是幾年後, 他也沒忘了我們, 也都叫的出我們的名字

一想到他, 我腦袋裡浮現的是他幾句的口頭禪, "是不是呀?", "你說對不對呀?", "唉呦", "那小子"或"你這小子", 所以每次看到他演講的影片都覺很親切, 因為他就是這樣講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 他是個心直口快的老孩子, 腦袋裡常常轉著很多不同的新想法, 雖然未必一定是對的, 但總是有新的, 有時候是一些簡單的想法, 有時候是文章故事的點子, 也常常等不及的就拿出來說, 以前大學時, 有老師曾說過, 李校長(其實到現在我都還是叫校長)常常晚上打電話找人討論, 不過在我印象中, 他不是個嚴肅的人, 倒真的比較像老孩子, 他的學生(大學裡的)看上去都很敬畏他, 但幾年前的聚餐後, 隨他到育幼院, 我發現小朋友都很高興看到他, 而且沒有那種"畏"的感覺

其實他就是像個小孩子一樣的老先生, 也是會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 記得他當上暨大校長那年, 我們一群學生到暨大找他, 他迫不急待的跟我們炫耀他的校長室, 我還記得當時他說"你看, 在這當校長就像當神仙一樣" (因為辦公室窗簾一打開, 外面雲霧繚繞), 然後還請我們到當時還沒震垮的涵碧樓吃飯, 一個月後,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了, 後來他也就沒當校長了, 當時有些民意代表對他有很嚴厲的批評, 但我一點也不意外他會那樣做, 他是一個對學生很好的老師, 以學生安全為優先的確是他會做的事

"我看李家同的是與非"裡面說他應該是個愛碎碎念的老人家, 我看到很不自覺的點了頭 :P , 習慣他講話, 他講話就是那樣子, 之前我博士班唸到一半不念了, 不太敢讓他知道, 我是覺得有點愧對他啦, 畢竟他幫我寫了推薦函, 但後來聚餐碰到他, 他也只是念了一下"聽說你博士班後來沒念了? 你這小子...", 或, "你們這些傢伙怎愛找女教授" (我的指導教授是女的), 聽到這個我也不覺得他有輕蔑女教授的意思(雖說我指導教授也沒很欣賞他), 他講話就這個調

他的教育理念是比較重視基礎的, 我當時修他演算法時, 他有時偏要考我們英文, 考英文不是考啥科技論文寫作這種應用面, 而是很基礎的文法, 教我們東西也不是一股腦兒的把東西塞到我們腦袋, 我還記得我被抓上去講一堂NPO complete, 但東西我自己得先準備, 陳教授文章指李教授是讓學生出社會後喪失實作能力的始作俑者, 這一點其實我是有點不以為然, 李教授很多學生是在業界不是學界, 撇開這點不說, 基礎的學習(演算法, 電磁學等等)是真正實作的根底, 根底紮實內功雄厚才不會流於花拳繡腿, 台灣可能比較功利主義, 比較著重於你能做什麼, 而不是將可以做出什麼, 出了社會, 人家問你會啥? 像是在資訊業界(以軟體來說), 面試的時候, 很多人會常問的不外乎你會什麼語言(C, C++, Java, Perl ...), 開發過的平台有哪些, 但對比於國外的公司, 像是Google, Facebook這種大公司, 這些反而就很次要, 問你一個演算法, 你可以用啥語言去實作, 其實他們一點也不在乎, 語言是工具, 你可以用一種語言達到一個目的, 自然也有辦法用另一個語言達到, 即使你之前沒碰過, 但基礎卻是可以讓你之後演變出很多不同變化的零件, 你擁有的零件越少, 能變化出的東西自然越少, 那擁有在多工具的技能也無濟於事, 記得以前有個老師問我們一件事, 電腦越來越快, 那你還需不需要學演算法? 反正再爛的方式都可以靠硬體暴力來加強, 答案是需要的, 因為有了更好的硬體, 搭配更好的演算法, 你才可以做更多的事, 而不是用更好的硬體, 做的事卻一點增加也沒有, 基礎不好, 就算會設計CPU, 做同樣的功能硬是要比人多一倍的線路, 多一倍的功耗, 那就算有實作能力也是無用的, 所以我一直覺得他這觀念是對的, 只是有時候他對大眾表達出來的, 好像是沒表達出那麼的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